曾氏宗祠介紹

甘泉寺沿革簡介-1.pdf甘泉寺福地座向巳山兼巽: 寺右方-白馬龍穴 寺左方-金鵝孵蛋龍穴    因其山勢龍脈遠長廣大,處於兩大龍穴之中,其形如一條金龍舞爪,由當時唐山地理名師點此龍穴,最適合建廟福地,能福佑百姓帶來地方安寧幸福,因而命名為「福龍山」,即為本寺現址。 觀音區地名的由來與甘泉和石觀音像有關  朔自乾隆四十五年(1780年),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誕辰日,清空瑞氣,忽然春雨傾盆,沖開福龍山旁龍淵巖壁,現一天然石頭像。又於農曆四月二十二日天降甘雨,滂滔四下,沖灑石像於溪流中,載沉...

  錄記曾氏上祖祖譜 原籍 廣東省潮州府揭揚縣觀山鄉人氏   (觀山廟邊,今揭西縣龍潭鎮) ◎渡台後世代輩序   君 啓 肇 慶 昌 茂 維 安 德 增 嘉 祥 紹 榮 興 忠 信 傳 修 省      (嗣後以繼起)  ◎輩序繼加二十代     貽 謀 資 燕 翼 世 代 永 流 芳 富 貴 連 棉 遠 勤 儉曾氏君品公派下祖塔沿革誌君品公派下祖塔沿革誌     先祖原籍廣東省潮州府揭陽,蓋聞, 物本乎天,人本乎祖,宗公宏達,溯源流長宗脈相傳,有典有...

♦       曾氏仁芳公 烏樹林忠恕堂 (曾家宗祠)       十九世仁芳公祖籍廣東省嘉應州償樂縣琴口留坑水堀,初至台北州小基隆芝蘭三堡錫板庄登陸,居今之三芝鄉。道光六年,北部地區族群械鬥頻繁,先祖遇事變遷闢他處,輾轉移居至桃澗堡烏樹林庄,田產盛時烏樹林有二十公頃,平鎮東勢有二十餘甲,並建祖祠供後裔(飲水思源,慎宗追遠)。以感念先人之創業維艱。  先祖玉財公生五子,華文公,寶文公早逝,天送公散遷他鄉,及其同脈下令行分祀。原分天意公四子,天傳公五子共九大房,十五...

♦   桃園市新屋區,下埔村曾氏,祖籍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西山塞。開台祖曾大舉公於清雍正11年(公元1733年)與叔公曾純運公,曾純福公及幼弟曾大毅公一起渡海來台,出居於金永興村大牛欄,後在埔頂開墾,祖堂(公廳)初建於公元1769年(清朝乾隆34年)為簡易茅屋式祖堂,位址在下埔村。  曾氏大舉公宗族裔孫曾於日明治36年(公元1903年),將原有之茅屋氏祖堂改建為瓦房。民國40年(公元1951年)8月,又有第二次重修祖堂之舉。目前祖堂樣貌,在民國7公元1983年83年)改建。民國74年(公元1985年)三月竣工。曾氏大舉公裔孫家族...

♦    一座不一樣的公廳 忠恕堂     位於平鎮市建安里的忠恕堂,主要是供俸清朝中葉來台始祖曾九健公,及其忠恕堂上歷代曾氏祖先之牌位,根據史料,曾九健公為人疏財仗義,樂善好施,先後在美濃,桃澗堡,南崁等地居住,最後遷居本地東勢庄。期間戮力耕耘,節衣縮食,歷經風霜數十載。終化荒野為良田,建設家園,奠定基業,造福後代子孫,迄今約240餘年,子孫輩綿延盛茂,人才輩出。    有感祖先披荊斬棘,血汗交織,才能造就今日之美好。因此,我後代子孫當(飲水思源 ,慎終追遠,常懷感恩心)...

♦   桃園市新屋區,下埔村曾氏,祖籍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西山塞。開台祖曾大舉公於清雍正11年(公元1733年)與叔公曾純運公,曾純福公及幼弟曾大毅公一起渡海來台,出居於金永興村大牛欄,後在埔頂開墾,祖堂(公廳)初建於公元1769年(清朝乾隆34年)為簡易茅屋式祖堂,位址在下埔村。  曾氏大舉公宗族裔孫曾於日明治36年(公元1903年),將原有之茅屋氏祖堂改建為瓦房。民國40年(公元1951年)8月,又有第二次重修祖堂之舉。目前祖堂樣貌,在民國7公元1983年83年)改建。民國74年(公元1985年)三月竣工。曾氏大舉公裔孫家族...